结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注意防晒会引起过敏关于过敏的这些知识一 [复制链接]

1#
彭洋出诊的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12560/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

已把过敏性疾病

列为21世纪需要重点研究和防治的

三大疾病之一

这些关于过敏的小知识

你都了解吗

↓↓↓

皮肤过敏

Q:皮肤敏感等于皮肤过敏吗?

不对。皮肤过敏指身体的免疫系统被过敏原激发引起的机体异常反应,常见的过敏原包括吸入物、食物等。皮肤敏感指的是由于空气的湿度或温度迅速变化、紫外线强度快速上升、护肤习惯没有跟随季节变化所导致的皮肤敏感状态,并不是真正的过敏。

Q:情绪不好会导致皮肤过敏吗?

会。第一,情绪不好可能会造成皮肤状态的即时改变;第二,情绪不好时,会影响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低下或紊乱会造成皮肤的很多问题,比如湿疹、荨麻疹、面部皮炎等。

Q:不注意防晒会引起过敏吗?

会。特别是夏天,紫外线强烈,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晒伤,导致过敏。日光性皮炎就是由于一些人对紫外线过敏而导致的。

Q:蚊子包越大*性越大吗?

不对。蚊子包大小与人的免疫功能相关,容易过敏的人被蚊子叮咬后,可能会长一个很大的包,甚至会起水泡。不容易过敏的人,被蚊子叮咬后可能只会出现红斑,这与个人体质相关。

胃肠道过敏

Q:一喝牛奶就拉肚子是过敏吗?

不一定。一般来说,喝牛奶造成的拉肚子有两种情况,包括乳糖不耐受和过敏。如果是过敏,会伴随着其他的过敏症状。

Q:食物过敏真的会致死吗?

会。食物过敏可能表现为腹泻、腹痛、皮疹、皮肤瘙痒,这些症状可能不会引起重视。但当食物过敏引起喉头水肿,可能会出现喘憋、咳嗽、呼吸困难,这些情况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引起窒息死亡。同时,也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短时间内出现大汗淋漓、皮肤苍白、皮肤湿冷、晕倒、心脏骤停等,可能会导致死亡。

Q:一喝酒就脸红是过敏吗?

不是。一喝酒就脸红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喝酒时,人的血管会扩张,肝脏在解酒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物质,导致皮肤变红,但这并不是过敏。

呼吸道过敏

Q:过敏性哮喘发作前有征兆吗?

有。过敏性哮喘发作前,皮肤黏膜通常会表现出过敏反应,比如眼睛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当下呼吸道黏膜过敏时,会出现哮喘的一些症状,比如喘憋、咳嗽、呼吸困难。如果一直处在过敏原浓度比较高的环境中,症状可能会越来越重,脱离过敏原环境或用了过敏药物时,过敏和哮喘症状会有所缓解。

Q:每天用清水冲洗鼻子可以预防过敏吗?

不可以。清水对鼻腔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反复刺激会导致鼻腔黏膜上皮剥脱,或鼻腔黏膜增厚。此时病原微生物或抗原侵入,会导致感染性疾病或过敏性疾病。

Q:如何缓解过敏性鼻炎?

按揉迎香穴可以缓解过敏性鼻炎,迎香穴位于鼻翼旁边一厘米左右,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揉10次,每天按揉1~2次,每次2分钟左右。

眼睛过敏

Q:眼睛发红、发痒,是过敏性结膜炎吗?

有可能。临床中过敏性结膜炎主要表现为眼睛红、痒,但眼睛红、痒不一定就是过敏性结膜炎。临床中还有很多其他眼病,比如干眼症、细菌性结膜炎等也会引起眼睛红、痒。如果患者有过敏原接触史、眼睛红、眼睛越揉越痒、有拉丝黏稠状分泌物,则可能是过敏性结膜炎。

Q:过度用眼会导致过敏性结膜炎吗?

不会。过敏性结膜炎是由于眼睛接触了过敏性物质而导致眼睛发痒、发红的疾病。过度用眼并不能引起过敏性结膜炎,但可能会引起其他类型的结膜炎,导致眼睛不适。此外,过度用眼可能导致体质下降,间接引起过敏性结膜炎。

Q:眼睛过敏后,如何缓解过敏症状?

可以进行冷敷,以减轻过敏症状。

哪些人容易过敏?四大高危人群要警惕!

1、有先天遗传因素、存在过敏性疾病病史的人

2、饮食不合理的人

经常抽烟、饮酒,喜欢吃辛辣、油腻食物或甜食,经常接触肉类、海鲜等富含特异性蛋白质的食物,易出现过敏性疾病。

3、生活不规律、免疫力低下的人

若经常熬夜、不运动,会导致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水平,机体免疫力低下,抵抗外界因素伤害的能力也较差,易出现过敏性疾病。

4、生活、工作环境欠佳的人

经常生活、工作在空气质量不佳的环境,更易接触到过敏原刺激(烟雾、重金属元素、有害气体等),导致机体免疫力容易被损害并失衡;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压力的人,机体免疫力也会降低。

做好这些事,对过敏说“不”!

控制和预防过敏疾病的进展和发作,衣、食、住、浴四个方面极其重要:

衣:

选择宽松、光滑、透气的衣物,并及时换洗。

食:

注意饮食清淡。患者在饮食方面过度忌口,反而会不利于病情的治愈,造成身体缺乏某种营养,久病不愈。

住:

注重家中卫生,做好清洁、除尘、除螨工作。避免搔抓、摩擦毛织物、酸性物质等的刺激。

浴:

建议洗浴温度在32℃~37℃,洗浴时间5~10分钟,洗浴频率为每日或隔日1次为宜。

若出现过敏症状或反复发作

医院咨询就诊

尽早接受科学诊断和治疗

转发提醒身边人

共同守护身体健康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