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枸杞枝条功同枸杞叶,也是好药 [复制链接]

1#

不久前,我刚给一病人配好调理失眠的药,姓左的老药师走了进来,我问:现在失眠的病人很多,中医治疗该症的好药好方不少,按症状分为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阴虚火旺证、胃气失和证、心火炽盛证、心胆气虚证等,我常用的方剂有安神定志丸、七福饮、金鼎汤,效果都不错,草药治疗失眠一症除了夜交藤还有什么好药?

老药师说,治疗失眠,特别是心胆气虚证,表现为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的,就可以酌加枸杞根以定其心。我说,枸杞根,又名地骨皮,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等功效。主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痈肿、恶疮等症,中医多用根皮,民间则用根,味甘性寒,入血分,第一次听说它有定心功效。

老药师说,淡竹叶、麦冬都能清心火,但是枸杞根是能定心安神,这个要记牢,中医说地骨皮性寒,但是用根则性平,所以我们这孕妇有枸杞根煲青皮鸭蛋或肉汤喝安胎的传统。一者能去胎*,二者能滋补肝肾,平熄肝风,这样生下来的孩子皮肤好,眼睛明亮。

老药师对枸杞根的说法仅供参考,备此一说而已。

昨天失眠的病人反馈,服了两剂我配的药,从原来每天只能睡三小时,现在能睡六小时了,服了一星期,睡眠已正常,白天有时候也泛困了,意外的是,原来扭伤的脚服了药也好了,我说看你腰还有旧患,加了藤杜仲和牛尾菜两味药进去,能治好扭伤的脚应该算是意外了。

我这除了常用枸杞根入药,也有用枸杞枝条的,枸杞枝条功同枸杞叶,味苦甘,性凉。归肝、脾、肾经。功效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主虚劳发热,烦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带下,热*疮肿。

各家论述;

《日华子本草》:"除烦益志,补五劳七伤,壮心气,去皮肤骨节间风,消热*,散疮肿。"

《生草药性备要》:"明目,益肾亏,安胎宽中,退热,治妇人崩漏下血。"

《梧州地区中草药》一书对枸杞的介绍,书中验方仅供参考。

枸杞LyciumchinenseMiller。茄科枸杞属。

多分枝灌木,枝条细弱,弓状弯曲或俯垂,淡灰色,有纵条纹,有棘刺,叶纸质,单叶互生或2-4枚簇生,花在长枝上单生或双生于叶腋,在短枝上则同叶簇生;花冠漏斗状,淡紫色,浆果红色,卵状,栽培者可成长矩圆状或长椭圆状,花果期6-11月。

分布于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各省区。

常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盐碱地、路旁及村边宅旁。

附方

1.治骨蒸肌热,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风(去钗股)各一两,甘草(炙)一分。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竹叶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2.口舌糜烂(膀胱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心胃热,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

3.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4.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锉)、土瓜根(锉)、栝楼根(锉)、芦根(锉)各一两半,麦门冬(去心,焙)二两,枣七枚(去核)。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煎取八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地骨皮饮)

5.治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锉皮),石膏一升,小麦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麦熟汤成,去滓,适寒温饮之。(《医心方》枸杞汤)治时行目暴肿痒痛:地骨皮(切)三斤。以水三斛,煮取三升,绞去滓,更内盐二两,煎取一升,洗目。(《圣济总录》地骨皮汤)

6.治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之。(《兰室秘藏》地骨皮汤)

7.壮筋骨,补精髓。用枸杞根、生地*、甘菊花各一斤,捣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细曲,照常法酿酒,待熟澄清,每日饮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8.骨蒸烦熟(包括一切虚劳烦热及大病后烦热)。用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甘草(炙)半两,和匀后。每取五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

9.风虫牙痛。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

10治阳气衰,腰脚疼痛,五劳七伤:枸杞叶一斤,羊肾一对(细切),米三合,葱白十四茎。上四味细切,加五味煮粥,如常法,空腹食。(《圣济总录》枸杞羊肾粥)

11.治急性结膜炎:枸杞叶二两,鸡蛋一只。稍加调味,煮汤吃,每日一次。(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12.治眼涩痛,兼有翳者:枸杞叶二两,车前叶二两。上件药熟挼之,使汁欲出,又别取大桑叶三两,重裹之,悬于阴地,经宿,乃轻压取汁,点目中,不过三,五度瘥。(《圣惠方》枸杞汁点眼方)

13.治痔疮炎肿:鲜枸杞茎叶一握。煎汤熏洗。(《福建民间草药》)

14.治年少妇人白带:枸杞尖作菜,同鸡蛋炒食。(《滇南本草》)

拍摄地点:昭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