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25日
是全国第五次“残疾预防日”
今年的主题为
“加强残疾预防,促进全民健康”
疾病是导致残疾的重要因素。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在后天获得性致残因素中,传染性疾病致残占11.77%,非传染性疾病致残占71.58%。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是预防、控制残疾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这些防控疾病致残的知识你了解吗?
人类所患疾病通常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常见的容易导致残疾的传染性疾病
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可引起肌肉萎缩、肢体畸形;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影响脑功能,引起失语、强直性瘫痪、智力障碍、精神失常等;沙眼也是一种传染病,可影响视力,重者致盲;还有许多传染性疾病如麻风病、麻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都可能致残。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关键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主要措施是:锻炼身体,加强营养,预防接种,免受传染病的侵袭。
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三个重要环节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常见的容易导致残疾的非传染性疾病
高血压,可导致偏瘫;糖尿病,可导致视力残疾和截肢;帕金森病,可导致身体运动障碍: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可导致智力下降。预防非传染性疾病致残,首先要树立爱护身体的意识,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此外还要有合理科学的健康饮食,保证每天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摄取低热量、低盐、低糖饮食;坚持每天适量地运动,如慢跑、游泳、散步等;戒掉烟酒,远离毒品,改掉药物依赖等不良行为;当身体感到不适或有症状出现时,医院诊断、治疗和康复;遵医嘱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的监测;按时合理服用药物,避免并发症和残疾的出现。
01
疫苗为什么能预防传染病,能预防哪些传染病?
疫苗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儿童接种疫苗后,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等,并产生免疫记忆。当真正的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识别病原体,立即调动人体原有的免疫机制杀灭侵入的病原体。
疫苗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免疫记忆等,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剂量,因此疫苗接种要按照要求,尽早接种、全程接种。
02
预防传染病,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什么?
一、勤洗手。日常生活中80%的活动都有手的参与,双手接触病菌的机会也最多,因此手是传染病的重要媒介。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二、不去或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和公共场所。带质量可靠的口罩也可以杜绝大部分通过空气传染的疾病,同时做到家里经常通风换气。
三、不喝生水、食物生吃时一定要彻底清洗干净。案板、刀具等烹饪用品生熟分开、定期消毒等方法可以杜绝由于食物及水污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
四、私人物品不要共用,进行安全性行为,不去非正规美容院文身、穿耳洞、针灸等,可以杜绝接触性传播及血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03
糖尿病可致残是危言耸听吗?
或许您会有疑问:糖尿病只是血糖高而已,怎么会导致残疾呢?
其实由于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还造成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可导致严重的心脏病和脑卒中,继发偏瘫等残疾。
高血糖对足部血管和神经的损害易引发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病,常见的表现是足部感染、溃疡,严重的可以发生局部或全足的坏疽,需要截肢,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
由于高血糖等因素对视网膜微血管的损伤,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04
您知道血脂异常的危害吗?
血脂异常是人体血液中的“定时炸弹”。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增高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液中的“坏胆固醇”水平过高,会损伤血管,使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增大,导致血管狭窄,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有些斑块就像“定时炸弹”,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引起血栓栓塞,会在短时间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短时间内就可夺取生命。
来源|河北省残联
编辑|崔斐斐
责编|林文利
原标题:《远离疾病致残,这些宝典你必须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