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u0001牛u0001眼虫u000 [复制链接]

1#

.牛眼虫病概述

牛眼虫病,亦被称作“牛眼虫病”或“寄生性结膜角膜炎”,是由吸吮线虫侵入牛的眼部组织所引发,常导致严重眼部病变并引发失明,多发于夏末秋季。该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广泛分布,对牛群构成严重威胁,常导致结膜炎、角膜炎症的出现,甚至可能引发角膜糜烂和眼睛溃疡,最终可能导致牛只失明。该病多发生在夏末和秋季。

1.1?病原与形态

吸吮属线虫主要寄生于眼球表面的结膜囊内,其中以罗氏吸吮线虫最为常见。此外,大口吸吮线虫和斯氏吸吮线虫也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吸吮线虫呈乳白色,无唇且有横纹。这些线虫的口囊较小,且没有唇部,但其边缘则装饰有内外两圈乳突。在尺寸上,雄性线虫的长度通常介于9.3至13毫米之间,它们往往拥有众多肛前乳突;而雌雄尺寸不同,雌性线虫的长度则稍长,范围在1.5至17.7毫米。

1.2?传播及流行

吸吮线虫的生活史与传播紧密相关,其中苍蝇扮演着关键角色,如胎生蝇和秋蝇等,它们作为中间宿主参与其中。吸吮线虫通过苍蝇传播,温度与湿度影响病流行,易感动物广泛,尤其犊牛和放牧牛易感染。雌性吸吮线虫在牛的结膜囊内寄生并孵化幼虫,当蝇舔食牛眼分泌物时,这些幼虫被带入体内。经过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这些幼虫会变为具有感染性的幼虫。这些感染性幼虫会进一步移行到蝇的口器中,并在再次舔食牛眼分泌物时进入牛眼内。经过大约20天的发育,它们将成长为成虫,并在牛眼内生存约一年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在牛眼内越冬的雌性吸吮线虫是第二年春季流行牛眼虫病的主要来源。因此,春季成为预防和治疗牛眼虫病的重要时机。

.临床表现与诊断

2.1?临床症状

吸吮线虫病导致结膜炎及角膜炎,严重时伴随细菌感染引发失明,临床症状包括眼潮红、流泪。在继发细菌感染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失明。临床上,患牛常表现出眼潮红、流泪以及角膜浑浊等症状。病牛会因此变得极度不安,摇头晃动,摩擦眼部,并出现食欲不振等情形。

2.2?与结膜炎鉴别

(1)相似症状:结膜潮红、肿胀、流泪。

(2)关键区别:结膜炎不会影响角膜,且翻开眼睑无法观察到虫体。

2.3?与角膜炎鉴别

(1)共同症状:羞明、流泪,以及角膜的浑浊现象。

(2)关键差异:角膜炎时,角膜四周会出现红晕,但在角膜和巩膜上无法观察到虫体。

2.?诊断方法

诊断依靠症状与体征,无进一步说明。

.防治策略

3.1?预防措施

控制苍蝇数量、驱虫、治疗病牛以控制传播。苍蝇活动与本病的流行密切相关,因此在苍蝇频繁活动的季节,应加强灭蝇、灭蛆工作,彻底清除蝇类滋生地。在流行地区,建议于每年冬、春季蝇类出现之前,对所有牛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一旦发现发病牛,应立即治疗,以阻断病原的进一步传播。

3.2?治疗方法

用磷酸左旋咪唑等药物以及冲洗疗法治疗病原,对症处理眼部病变。药物治疗方面,可选用磷酸左旋咪唑,按每公斤体重8毫克的剂量,每日口服一次,连续用药两天。冲洗疗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选用的药液包括2%-3%硼酸溶液、稀碘液、1%敌百虫溶液、0.5%来苏尔溶液以及3%盐酸普鲁卡因液。治疗时,用橡皮球或注射器吸取药液,冲洗第三眼睑内侧和结膜囊,以杀死或冲出虫体。对于结膜炎或角膜炎的症状,可选用青霉素软膏、黄降汞眼药膏或磺胺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