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猴痘,症状类似天花,可人传人 [复制链接]

1#

5月20日,世卫组织召开技术咨询小组会议,讨论有关猴痘的信息和应对策略。目前全球约有80例猴痘确诊病例,还有50例待确认的病例。随着监测范围的扩大,未来可能会发现更多病例(信息来自央视新闻)。

猴痘感染病例(来自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类首次感染猴痘

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性疾病,主要发生于中部与西部非洲热带雨林国家。该病于年首次在丹麦哥本哈根一实验室绿猴中发现,可引起实验用灵长类动物发病,因而得名为猴痘。此后在非洲动物血样检测时,发现许多非洲啮齿动物有猴痘病*感染。该病*也可感染小鼠、大鼠和兔。年刚果首次报告猴痘病*感染人类的病例。

猴痘病*是什么

猴痘是由猴痘病*引起的,该病*与天花病*、牛痘病*、痘苗病*(用于制备预防天花疫苗)同属于正痘病*属(Orthopoxvirusgenus)。

猴痘病*的形态与正痘病*一致,外形为圆角砖形或卵圆形,大小为-nm。其外周是30nm的外膜,环绕均质的核心体。猴痘病*的基因组为双链DNA,长约Kb,基因组末端包含一个相同但方向相反的bp末端反向重复序列。计算机辅助分析确定,该病*含个开放阅读框(=60个氨基酸),其中4个位于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中。

甲醛、乙醇、十二烷基硫酸钠、酚、氯仿均可灭活该病*。病*在56℃经20min可被灭活,在4℃下可存活6个月,在低温干燥条件下很稳定。

猴痘病*的自然宿主是猴和猿类,兔和小鼠为易感的实验动物,年幼动物比成年动物更易感染。该病*能在人羊膜传代细胞、HeLa、Vero、BSC-1、BK-13、人肾、肺和甲状腺细胞上生长,产生细胞圆化,呈颗粒状、变性等病变。病*在33~35摄氏度鸡胚绒毛膜上培养,可产生不透明血性痘疱。有白色痘疱变种。有血凝素,可凝集鸡红细胞。

猴痘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

猴痘主要感染未接种牛痘疫苗的儿童。人类的猴痘症状类似天花,但一般症状较轻。与天花不同的是猴痘引起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病)。猴痘的潜伏期约12天(7-17天)。起病时常有发热、头痛、肌肉痛、背痛、淋巴结肿大、感觉不舒服和疲乏。发热1~3天内(有时更长),患者可出现丘疹,通常首先在面部,有时首先于身体其他部位。病程通常为2~4周。

猴痘的传播途径

猴痘可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或直接接触有病动物的损伤皮肤或体液传染给人,也可人间传播,但其传染性低于天花。对~年刚果的一次猴痘爆发调查显示,72%病例是由动物传染给人,而人间的传染率较低,约为4%~12%。~年刚果的另一次猴痘爆发调查表明,78%病例是人与人传播。该病*也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以及通过与感染者体液、病*污染物品(如被褥或衣服)直接接触传播。

猴痘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标准:出现皮疹(斑点状、突起状、小疱状、脓疱状;遍布或局部;分散或融合)和发热(主观感觉或测量体温=37.4℃),其他症状和体征包括寒战和/或出汗、头痛、背痛、淋巴结病变、咽痛、咳嗽、呼吸困难。

2、流行病学标准:暴露于有临床症状(如结膜炎、呼吸道症状和/或皮疹)的外来哺乳动物宠物;暴露于有或无临床症状的外来哺乳动物宠物;与哺乳动物或人类病例接触过;暴露于疑似、可能或确诊的人类猴痘病例。

3、实验室标准:培养分离到猴痘病*;临床标本经PCR检测,证实有猴痘病*DNA;在无其他正痘病*污染情况下,电镜下病*形态学与正痘病*一致;在无其他正痘病*污染情况下,用免疫组化法证实组织标本中存在正痘病*。

4、病例分类: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将病例分为疑似病例、可能病例与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符合流行病学标准中的1项;发热或不可解释的皮疹;另有2项或2项以上其他症状或体征;符合流行病学标准,即于末次暴露后21天内(含21天)出现首发症状或体征。

可能病例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符合流行病学标准中的1项;发热和水疱-脓疱状皮疹;符合流行病学标准,即末次暴露后21天内(含21天)出现首次症状或体征。

确诊病例满足下列条件:

符合其中1项实验室标准。1、培养分离到猴痘病*;2、临床标本经PCR检测,证实有猴痘病*DNA;3、在无其他正痘病*污染情况下,电镜下病*形态学与正痘病*一致;4、在无其他正痘病*污染情况下,用免疫组化法证实组织标本中存在正痘病*。

需要特别注意,猴痘病*是在不断地进化。如我们目前熟悉的新冠病*,猴痘病*的传染性和*性可能也发生了变化,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确认。

参考文献:

1、赵志晶,刘学恩,庄辉.猴痘病*感染[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3,24(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