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猪沙门氏菌病的鉴别及治疗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封闭针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610/9049257.html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猪沙门氏菌,也就是猪副伤寒。

猪副伤寒主要包括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等,此类细菌在自然界中十分普遍,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肠杆菌。

沙门氏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环境中可生存数周或数月,在60摄氏度的条件下,需要一小时。在75摄氏度条件下,经五分钟均能够被杀死,该菌对于化学消*剂的抵抗力不强,通常的消*剂均能将其杀灭。

本病多发于二到四月龄的病猪,哺乳仔猪一般不会发生沙门氏菌病,在饲养密度大,环境潮湿,饲料中使用被污染的劣质鱼粉,长途运输发生的应激,寄生虫病,分娩过早,断奶等以及其他的传染病的介入,都能使带菌猪的排菌量和易感性增加。

本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和交配等方式传播,呈地方流行性流行期长发病率高。

本病的潜伏期是猪的抵抗力,感染菌的数量和病菌*力的不同而异,一般由数日至数周不等。临床上可分为急性败血型和慢性小肠结肠炎型两类,以慢性型较为常见。

急性型也就是败血型,通常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主要发生在断奶至五月,病猪会出现食欲不整,不愿运动,体温突然升高至41到42度,通常肢体末梢部位,如耳根和胸前,腹下发柑,发病三到四天才会出现腹泻,排出浅*色恶臭的液状粪便,有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结膜炎等。

个别猪在出现症状一天内会死亡,但是多数病程为二到四天,通常情况下本病的发病率不超过10%,但是死亡率死亡率非常的高。

第二个我们看一下慢性型的,慢性型通常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所引起,其次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常发生在断奶至四月龄的猪。患猪,一般病程较长。消瘦,被毛粗乱无光,体温升高到40.5到41.5,扎堆寒颤,精神沉郁,初期症状表现为排*色水样粪便。不带血色和粘液,几天内就可传染给同圈,大多数中后期在猪的胸腹部腿内侧等脚脖的皮肤上可见豆粒大小的痂样湿疹,近似圆形呈暗红色或黑褐色。

病猪的死亡率通常很低,只发生在腹泻的后几天,由于脱水和低钾血症所致。有的病程拖延15到20天或更长,食欲逐渐废绝,腹泻时发时停,最后极度消瘦衰竭而亡。多数猪在临床上完全康复,成为大病猪,能间歇性排*达五个月。

从解剖病变上来看,急性猪主要是表现的是败血症的变化,下腹部皮肤,尤其是腹部上有紫红色的斑点,而慢性病猪主要特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在盲肠结肠及回肠处初期,肠壁淋巴结肿大,后期会慢慢的发展到坏死状态,并向外周扩散,形成较大的溃疡,周边隆起有类似“钮扣状”的溃疡。

而慢性病猪的病变主要为多灶性坏死性结肠炎,结肠粘膜增厚,表面有很多边缘隆起的钮扣状溃疡,而且肝脏表面有灰*色坏死点。

当猪场发生本病以后,对病猪和同圈猪隔离消*,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立即紧急注射猪副伤寒疫苗,并尽早进行治疗。

在预防接种方面,目前可用的疫苗有副猪副伤寒多价灭活疫苗,单价灭活苗和仔猪副伤寒弱*冻干菌苗。通常选择使用弱*冻干菌苗即可。以肌肉注射,也可以口服免疫,在仔猪断奶前后各免疫一次,间隔21到28天,母猪每年春秋两次免疫,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案如下。

沙门氏菌常出现耐药性,最好在治疗之前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实验,选用药敏药物治疗时,早期病例可用恩诺沙星,按2.5毫克,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两次,每天2次,连用三天。病猪常有脱水症状,可在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和葡萄糖。

由于猪沙门氏菌的急性感染症状与猪痢疾猪增生性肠炎猪瘟等病例相似,在实际诊断中我们要需要注意鉴别。

如果是猪痢疾的话,它的病原主要是螺旋体,主要也是二到六月龄多发,传播慢,发病高,主要的临床症状有体温正常,病初略高,泻出粪便含有黏液和血液,呈现出腹泻,颜色呈焦油状,病理变化,是大肠出血性纤维,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而猪增生性回肠炎,也就是猪回肠炎的病原,它一般是通过粪口传播,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更为普遍,4到12月龄母猪发病为12%-50%,死亡率较低,主要的临床症状,在急性型时,腹泻成血腹泻,呈血水样沥青样黑色或红色血便,煤焦油便,继而贫血,皮肤苍白甚至死亡。

回肠病变严重的表现为腓肠粘膜增厚,在肥肠前半20CM处的回肠整个变粗,像肉肠,有的回肠粘膜出现浆膜下层或肠系膜水肿,急性病例可见回肠内有血凝块或尚未完全凝固的血液,外观是血肠,有的整个小肠腔内完全积满血液,结肠粘膜的变化类似于息肉,整个肠壁变厚变硬。

而猪瘟的临床症状,体温在40到41度,先便秘,粪便像算盘一样带血而后腹泻,后腿交叉,步后躯摇摆,颈部腹下四肢内侧发卡,皮肤出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