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冬季疫情防控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卫健委多次组织专家对冬季疫情形势进行研判,专家认为,在目前全球疫情加速蔓延的形势下,我国面临的境外输入病例导致本地传播的风险增大,冬季将处于疫情零星散发状态,局部地区可能发生聚集性疫情,同时冬季其他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一刻不能放松。
面对新冠与流感“双流行”风险,
路桥区疾控中心提醒大家,
关于新冠肺炎的这些知识点可以拿出来温习了。
↓↓↓
防控知识复习课
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新冠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部分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后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大多预后良好,少数病情危重,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
出现可疑呼吸道症状时怎么办?
1.及时就诊,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就诊时患者和陪护人员均需要佩戴口罩。
2.如有可疑流行病学史,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医院途中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
3.生病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群聚集的场所,不带病上班、上课,确需外出时要佩戴口罩。
4.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肘部掩住口鼻。
5.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及时清理被污染的区域和物品。
6.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症状,医院开展进一步治疗。
新冠肺炎预防措施有哪些?
虽然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但仍不能放松警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需牢记防疫“三件套”、做好防护“五还要”。
防疫“三件套”:戴口罩;保持1米社交;做好个人卫生。
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继续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如近期曾去过中高风险地区,或接触过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或曾与新冠肺炎确诊、疑似病例有接触史,应主动报告卫生部门,并进行健康监测和新冠病*检测。
此外,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应避免近距离接触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婴幼儿和儿童、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来进行预防。
口罩佩戴指引
1.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及相关陪同人员,赴医疗机构就诊或前往公共场所(场合)时,必须佩戴口罩。
2.相关从业人员在岗期间,依据执业规范和有关规定,必须佩戴口罩(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人员等)。
3.乘坐轨道交通或长途客车,进入医疗机构、福利机构及学校等国家有明确要求的场所,必须佩戴口罩。
4.年老及体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
5.提倡个人随身携带口罩,在密闭空间内、人群密集区、需要与他人密切接触时,建议视情况佩戴口罩。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使用佩戴方法:
(1)将折面完全展开,注意动作轻柔;
(2)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如果为系带式,口罩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下方带系于颈后;如果为挂耳式,直接挂于耳际;
(3)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根据鼻梁形状调整鼻夹;
(4)检查口罩边缘是否与面部贴合。
正确洗手方法
“洗手”是指使用洗手液或肥皂以及流动水洗手。正确洗手可以有效预防流感、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多种传染病。洗手时需采用正确洗手方法,洗手时长不少于20秒。七步洗手法温习一下。
第一步,搓掌心。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搓手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三步,清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指腹。双手呈弓形,彻底清洗指腹。
第五步,洗拇指。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搓洗。
第六步,洗指尖。指尖立起来摩擦另一只手的手掌心。
第七步,洗手腕。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转动搓洗。
部分内容来源:上海疾控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