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0-24时,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8例(南京市报告1例;扬州市报告37例),15例为轻型,23例为普通型。医院隔离治疗。新增出院病例2例(均为本土确诊病例)。
新增病例详情由相关设区市发布。
7月20日至今,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例(南京市例,淮安市12例,扬州市例,宿迁市3例)。累计出院本土确诊病例32例。
目前,医院隔离治疗的确诊病例例,其中本土确诊病例例(轻型例、普通型例、重型24例、危重型13例)。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8例,其中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年1月22日至年8月1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其中境外输入例)。
专家提醒:
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德尔塔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等特点,对防控提出更大挑战。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时刻保持防护意识,支持配合防控措施,众志成城,同心战疫,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用公筷、分餐制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应及时按规范程序就诊,并主动告知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二、积极接种新冠病*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有助于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减缓并最终阻断疾病流行,保护个人和家人的健康。请按照社区或单位安排,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按时依次接种疫苗。
三、坚持非必须不出境、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请配合落实14天(自离开中高风险地区之日起)的隔离医学观察。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的低风险地区来苏人员,应主动向社区报告,并配合做好核酸检测。
四、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在商场、餐厅、酒店、影剧院、体育场等公共场所,积极配合戴口罩、验码测温、一米线等措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在医院就诊时,有发热或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以及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行业高风险暴露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
8月12日,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南京又有2名确诊患者达到出院标准
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丁小平:年8月11日0-24时,南京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专家评估,有2名确诊患者达到出院标准,医院康复。截至8月11日24时,本轮疫情累计报告了本土确诊病例例。
南京新增病例系公卫中心护士
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丁小平通报新增病例的情况:
8月11日,南京公卫医疗中心ICU病房一名护士在例行核酸检测中结果阳性。医院立即启动封控措施,排查密接,对相关环境实施终末消*,目前已排查到的密接和相关场所,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省市疾控部门正在深入开展流调工作,将根据流调结果采取进一步措施。
经初步调查,该护士从7月29医院严格遵守了“两点一线”的驻地管理规定。目前怀疑是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发生了职业暴露。
什么是职业暴露?
具体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到了传染病的病原。从目前看,这位护士可能在冒着职业暴露的风险、抢救危重病人的过程中发生了感染,在此,再次强调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也呼吁市民朋友理解支持医护工作,做好个人防护,配合防控措施,发现疑似症状及早到发热门诊报到,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战胜疫情。
南京所有患者病情平稳
截至目前,南京市还有例本土确诊病例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治疗,其中,46例为轻型,例为普通型,目前所有患者病情平稳。
南京5处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
经过疫情防控专家组评估,自年8月12日起,南京市部分区域疫情风险等级进行了调整:
秦淮区中华门街道晨光新苑16栋,
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凤翔新城1期,
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社区张巷自然村、庄上自然村,
尚桥社区焦东自然村
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其他地区风险等级不变。
“解封”不等于“解防”还有7天过渡期管理
近日,南京市已有多个区域符合解除封闭条件,从中风险地区恢复为低风险地区,然而“解封”不等于“解防”,解封后还会有7天过渡期管理。在过渡期管理期间,居民实施居家健康监测,做好防护可以在本区域内有序活动,但不能聚集。第七天全体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即可转为常态化防控,恢复正常生活。
别犹豫了,快打疫苗吧!戳下图
疫情远未结束,
克服麻痹、侥幸,
早种疫苗!
最新疫情风险等级提醒
最新疫情风险等级提醒
截至8月11日21时,全国有21个高风险地区,个中风险地区。做好个人防护,尽快接种疫苗!
境外地区(除澳门外)均为高风险。
专家提醒
一、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既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又保护他人、保护整个社会人群。如需预约,或有疑问,可通过线上或电话等方式,咨询当地卫生健康行*部门、疾控机构及接种单位。
二、合理安排出行,主动配合查验。原则上不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出行务必提前了解途径地和目的地疫情形势和防控*策。
三、减少不必要的聚集。聚餐时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应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
四、保持健康习惯,自觉做好防护。乘坐电梯、公共交通工具及出入农贸市场、超市商场等人员聚集场所时,需全程佩戴口罩。公共场所注意保持“一米线”社交距离,缩短停留时间。注意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肘袖遮掩口鼻。加强室内通风消*,保持空气流通。
五、坚持健康饮食,去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储存和加工食物时,砧板、菜刀、餐具等生熟分开、及时清洗。肉蛋海鲜等食物烧熟煮透。
六、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精彩视频推荐
上下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