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书近两年可谓是十分火热,从一开始的广播剧,到后来的各大名著、小说的朗读,再后来各种课本都出现了有声书。
我最开始读有声书就是听广播剧,为啥听呢?主要原因是有一段时间,眼睛结膜炎很严重,没办法长时间用眼,眼睛疼,也就没法看电视看书啥的,只能听听有声读物。
我最开始听的是广播剧,因为那时候正是爱看青春小说的年级,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还挺有趣的,听一听就进入剧情里面了,陆陆续续竟然听了三个月!再后来,我也不只是听广播剧了,慢慢发现可以听的书太多了,一些平时不愿意看的名著这个时候也被我点了开,还有一些试题讲解啥的,反正没啥事儿,觉得有用的就都听一听。
眼睛不舒服的时候因为只能听一听,就觉得听书还挺不错的。但是等我眼睛休息好了,我再听书就感觉有点不舒服了:这个书读的是不是有点慢啊?我要是自己看早看完了!刚刚读了什么?这听着听着怎么就溜号了?等到听完大半本,脑海中剩下的就只剩片段的剧情了,没办法穿成线,很多细节更是不记得了。
这才忽然意识到,只是听书肯定是不行的。
我们在看书的时候,眼睛会随着字而移动,脑袋也是时刻运转、思考着的,有的人可能还会用手指跟随阅读速度,这让我们多感官配合,会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印象。而听书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一种放松的状态,很容易溜号。
而且把文字读出来肯定没有只是用眼睛看来得快。我们常说“一目十行”,会读书的人眼睛一扫就把一整段的话看完了,意思也理解了,也能分辨出来这段话是否重要。听书呢?你又不知道上下文是啥,只能全都听完才知道这段话重要不重要。这就让我们的效率慢了许多。
最重要的是,听书,是一个字一个字读,这在阅读中我们是不推荐的,或者说,是阅读能力差的人会做的事情。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看书的时候,偶尔是不是也会把文字一个个读出来;再仔细想想,为什么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就是因为你读不快,一旦读快了就记不住内容、或者理解不了文章意思。这都是阅读水平低的体现,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样的表现,那就是警钟敲响了,得进行阅读训练了!
阅读能力的评判标准有好几条,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专注度、阅读记忆水平。不知道怎么训练的朋友,可以试试倍速阅读,都有针对性的方案。
阅读能力的保持也与阅读量息息相关,保证定期、长期的阅读习惯,绝对是有利无害的。而且我也不反对听书,听书的出现是为了让我们节约时间的,走路的时候、跑步的时候,完全可以同时听书啊。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要学会合理使用时间,但是坚持阅读,这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