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猪养殖中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分析
TUhjnbcbe - 2023/11/12 21:17:00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专科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摘要:为了更好地减少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传染病的发生,促进我国畜牧业的科学稳定发展,文章围绕我国生猪养殖现状、常见猪传染病的发病特点与存在问题制定了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以实现控制传染病、阻断病情传播和蔓延的目的,为猪群健康发展、繁殖和饲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猪养殖;传染病;细菌;病*;防控措施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生猪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生猪疾病以及诱发生猪疾病发生的细菌、病*也逐渐多样化,包括病*性、细菌性传染病等。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当结合生猪养殖的实际情况,包括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病*防治等方面入手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一方面通过圈舍内外消*、落实防疫措施等方法减少生猪的患病风险,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养殖户的生猪养殖防疫意识,对患病生猪及时有效地进行隔离和治疗,确保猪群健康饲养和繁殖。

1.生猪养殖现状

1.1环境问题

在实际生猪养殖过程中,环境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生猪饲养会产生大量的污水、粪便等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当极容易对周围土壤、水源等环境,甚至对附近居住的居民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生猪长期饲养在脏乱的圈舍内极容易因滋生细菌、病*而提高其患病的概率,增加了疫情防治和蔓延的风险。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部分地区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过于重视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周围环境以及圈舍卫生的重视,包括养殖圈舍与居民区的距离,圈舍内的卫生、清洁、消*工作,养殖场门口的消*池以及患病生猪的隔离区域等建设不完善,一旦出现传染病,不仅给会给养殖人员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稳定发展。因此,相关养殖人员既要把握生猪养殖技术的要点、重点,同时还要进一步落实猪舍建设的环境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养殖效果。

1.2药物使用问题

但实际情况是我国部分地区的生猪养殖人员在养殖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部分养殖人员为了缩短生猪的生长周期,在药物使用上会添加一定的抗生素,过量的药物不仅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同时也增加了生猪的患病风险,甚至会导致死亡。除此之外,部分养殖人员对生猪患病的种类、特点缺乏正确的判断,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大量的抗虫性、抗生素类药物,且使用剂量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仅增加了生猪体内药物残留的风险,同时也会影响生猪肉质食用的安全性,不利于我国生猪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1.3疫情防控问题

生猪养殖不仅为农户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注入了一定的推动力。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国的生猪养殖产业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与隐患,尽管各地区在养殖过程中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消*、封锁、扑杀措施,依然受猪瘟等疫情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相关养殖人员在饲养、繁殖生猪的过程中,要切实抓好防疫工作,提高自身的防疫意识,最大限度地限度地阻止各种病*的传播、扩散以及蔓延,保障生猪行业稳定发展。

但实际情况是部分地区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以传统的饲养技术为主,忽视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没有及时对相关出入人员与车辆进行消*,增加了病原体进入养殖圈舍的风险,另一方面在生猪饲养时不能科学合理地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包括非洲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等。除此之外,部分养殖人员对患病生猪的处理也存在不及时、不科学的问题,对于已经患病得生猪,养殖人员应当将其放到隔离区进行饲养,对于病死猪要及时采取消杀措施,避免圈舍饲料留下病*、细菌,造成疾病的蔓延和传染。基于此,部分地区生猪养殖疫情防控力度不足,也是导致生猪患病、死亡的重要原因,相关养殖人员应当结合圈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疫情防控措施,并积极落实到养殖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减少疫病发生的可能性。

2.生猪养殖常见传染病及特点

现阶段,我国生猪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传染病种类较多,以猪瘟、猪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最为常见,不仅影响了各地区生猪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同时患病生猪群也为农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2.1猪瘟

2.1.1猪瘟特点

现阶段,虽然各地区已经加强了对猪瘟病*的防控力度,但是在生猪养殖、交易、运输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增加了生猪患病的概率,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第一,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引起的致死率极高的接触性传染病,患病生猪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季节,在预防与治疗上存在较大的困难。第二,猪瘟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在出现病*时如果养殖人员处理不当,包括消杀不及时、急宰病猪等,其剩余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内都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一旦与生猪圈舍或猪群接触,会经过消化道进行传染和蔓延。第三,猪瘟病*还可以经母猪传播给胎儿或仔猪,导致此猪体弱甚至死亡,严重的猪瘟病*还会造成母猪胎盘感染、流产或死胎等现象。猪瘟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7天,根据患病周期以及临床症状猪瘟类型主要可分为4种,包括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性。

2.1.2猪瘟临床症状

第一,患最急性猪瘟的生猪通常在患病后无明显症状,一般在发病初期就会突然死亡。第二,仔猪或小猪感染猪瘟病*一般会出现磨牙、后退、转圈等现象,严重的会出现昏迷,致死率极高。第三,患急性猪瘟的生猪,一般在患病初期会呈现发热的症状,体温一般在40℃至42℃之间,会出现食欲减退,偶有呕吐发生;除此之外生猪在感染猪瘟病*后会出现结膜发炎、便秘,且粪便表层浮有大量白色的黏液;患病中期时,生猪体表会出现大量血点血斑,图1是生猪患急性猪瘟病后,体表出现大量血点或血斑的现象。

图1患急性猪瘟病,体表出现血点或血斑

2.2猪伪狂犬病

2.2.1猪伪狂犬病流行特点

现阶段,猪伪狂犬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流行病之一,主要症状为发热、脑脊髓炎,不仅难以预防且传播途径广泛,通常会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给猪场圈舍内的其他生猪,甚至会通过空气蔓延到临近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第一,猪伪狂犬病的传播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且以冬、春两季为主;第二,该病*传播途径广泛,不仅会在生猪种群内传播,同时鼠类、犬类、猫类体内也会携带病*,并通过分泌物、唾液、尿液等排出体外,感染生猪;第三,患病母猪体内携带伪狂犬病*时,会通过胎盘屏障传给不同时期的胚胎,或通过乳汁感染仔猪,增加了患病风险。

2.2.2猪伪狂犬病临床症状

患病初期,生猪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一般维持在41℃至42℃之间;患病中期会出现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甚至有呕吐、腹泻等现象;妊娠母猪在感染猪伪狂犬病*时,可导致流产或死胎,断奶仔猪主要表现为神经萎靡、拉稀、呕吐,发病率在20%~40%之间,死亡率在40%~60%之间。

2.3猪链球菌病

2.3.1猪链球菌病流行特点

现阶段,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生猪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已经引起了养殖人员的广泛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猪养殖的质量。猪链球菌病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多发且难以防治主要病情之一,该病情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传播渠道广泛,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伤口以及仔猪脐带感染,除此之外,圈舍内的苍蝇一旦携带了链球菌病*也会传播给健康的生猪,导致圈舍内部或邻近圈舍疫情暴发。

2.3.2猪链球菌病临床症状

猪链球菌病情在常年猪群中流行较为严重,成年生猪在患病初期会出现突然死亡的现象;哺乳仔猪患病初期会呈现体温升高、拒绝进食、叫声嘶哑、转圈、磨牙等现象,在患病中后期会出现运动障碍,1-2天内突然死亡。与其他病*不同,猪链球菌病最常见的是关节炎型,患病生猪会出现一个或几个关节发硬、肿胀,并且在一段时间后,受链球菌的侵害,发病部位会出现点状破溃,流出大量浓汁,渗入关节腔的瘘管。

3.生猪养殖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与普及,现阶段我国生猪养殖过程中各种传染病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在预防与治疗环节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问题,不仅直接降低了生猪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食品安全也产生了一定的威胁和影响。因此,各地区畜牧产业管理部门应当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在保证猪肉食品安全的同时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3.1增强猪舍环境的通风、防寒

现阶段,生猪养殖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保障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前部分地区的生猪养殖在猪舍环境的建设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多数采用玻璃或者塑料薄膜防寒、防风的手段,虽然保证了猪群的基本饲养条件,但是在病*的防治上存在不到位、不彻底的现象,比如缺乏患病生猪隔离区,污水、粪便清理不及时且存放位置较近,防疫、防*、隔离措施不到位,加大了猪群各种疾病的发生风险。某地区利用高通量检测方法,对不同养猪场采集的临床样品进行的病*病原检测,根据数据调查发现微型猪场病原阳性检测率最高,为88.7%,中小型猪场病原阳性检测率为58.47%,规模化的养猪场卫生条件最为理想,病原体阳性检测率最低,为46.96%。

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猪传染病的防御和治疗,相关生猪养殖人员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还应当着重加强圈舍环境的建设,包括通风、保温、防寒等。首先,对于猪舍漏风的部位,养殖人员要采用遮挡物进行封堵,或者适当加大饲养密度,让猪与猪之间可以相互取暖,并利用猪体内的热量适当提高圈舍内的温度,达到保温防寒的效果。其次,生猪养殖人员一年四季都要对圈舍进行通风管理,以改善圈舍内的空气质量和空气湿度,在春夏两季可以进行开窗通风,在秋冬两季气温较低时,可以在天棚顶上开个通风孔,保证新鲜空气的流入和不良气体的排出。

3.2建立严格的免疫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不断调整与改革,大中型的养殖企业数量呈递增式的上升趋态,不仅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基本民生提供了保障,为我国畜牧业的合理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就现状而言,我国生猪养殖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问题,包括无公害养殖以及生猪病患防治上,还需相关技术人员进一步调整与创新,在把握养殖技术要点,落实生猪养殖防疫措施的同时提高养殖的各方面效益。

因此,生猪养殖人员应当以预防猪传染病作为主要措施,在仔猪出生后科学合理地进行常规免疫程序,一般情况下在出生后20是25天时,为仔猪注射猪瘟疫苗;在仔猪出生40~50天时,为其注射副伤寒疫苗;在仔猪出生60~70天时,为其注射三联苗,主要预防猪肺疫、猪丹*、猪瘟对仔猪的伤害,降低患病概率,保证其健康成长。

3.3切断疫情传播途径

生猪养殖是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不仅为农户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解决了农村劳动量剩余严重的问题。因此,国家应当以绿色、无公害养殖作为我国生猪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且做好养殖技术的培训工作,帮助养殖人员做好生猪的饲养、繁殖等工作,减少生猪患病以及死亡的概率。在生猪养殖时,为了切实有效地切断疫情传播的途径,保证猪群饲养、繁殖得健康,相关养殖人员在猪舍选建时应当远离村庄、交通要道、家畜市场,并且为了保障圈舍在使用时通风干燥,应当选择地势较高且向阳的地方建设猪场。除此之外,为了避免人员及车辆携带病*猪舍,门前要建设消*池,可以切实有效地为外来车辆进行消*,避免造成疾病的传播和蔓延。同时,对于患病的生猪,养殖人员应当针对其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给予正确的判断,应选择对症的药物进行治疗,保障猪群的健康稳定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避免猪瘟、猪伪狂犬病等对生猪群造成的危害,相关养殖人员在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当科学合理地实施免疫接种工作、猪舍环境管理工作、卫生消*工作等,从源头上杜绝疾病的产生和传播,为猪群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马.猪传染病发生原因及预防[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04):84-85.

[2]吴桃峰.猪养殖中传染性胃肠炎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02):46-47.

[3]周仕环.猪养殖中疫病的防治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41(05):91-92.

[4]孙乾,周舟.饲养管理对防控猪传染病的作用[J].新农业,(19):54-55.

[5]陈克亮.猪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防治分析[J].农技服务,,33(17):.

[6]王艳杰.猪主要传染病的药物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11):84-85.

作者:刘伟明创作于年7月30日

1
查看完整版本: 猪养殖中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