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不要把抽动症当成孩子捣蛋,耽误治疗危害极
TUhjnbcbe - 2025/1/2 18:13:00

目录:

1.儿童抽动症危害发病率逐年上升

2.发现以下苗头,及时咨询心理医生

.家长需要怎么做

一位妈妈带着8医院,见着医生,妈妈急忙说:“医生,我儿子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老爱眨眼,以为是结膜炎,点了好多眼药水不见好。现在又开始摇头,不说他还好,越说他摇得越厉害。他爸说他装怪,狠狠打了他一顿,结果孩子动不动又发出奇怪的声音……”

医生给男孩儿做了详细的体格及心理检查之后,确认孩子患上了抽动症。医院儿童心理科咨询室的一个真实案例。

在孩子确诊以前,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抽动症的存在,所以很容易误认为孩子是在搞怪捣蛋。殊不知,抽动症患儿如果遭到忽视乃至误解,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危害伴随一生,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智力发育、社交技能等多个方面。

儿童抽动症危害发病率逐年上升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MT)是儿科中较为常见的神经精神类疾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身体不同部位如面部、眼部、耳部、躯体等不自主地或被迫地发出抽动或异响,常伴有强迫症状、注意力专注度不高、多动等,多发于4-12岁的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发病率约为0.05%-%。临床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研究说明,小儿MT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与遗传(比如爸爸或者妈妈一方有抽动症病史)、围生期事件(比如妈妈怀孕时精神异常紧张)、分娩产伤(比如胎儿脑缺氧)、生活环境(比如家庭氛围长期不和睦)等因素相关。

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而且常伴有性格和行为问题,导致患儿与环境的交往及实践机会减少,妨碍社交、生活技能的养成;情绪阴沉,不爱运动,对孩子体格发育造成负面影响。

发现以下苗头,及时咨询心理医生

一、患上抽动症的孩子常出现多种运动性或者是发声性抽动:

1.运动性抽动:开始时表现为挤眉眨眼(90.%)、吸鼻(67.67%)、咧嘴(50%)、耸肩(55.67%)、摇头、扭颈(47%);症状后期加重,逐渐发展至躯干、四肢,开始抬臂甩手(.%)、鼓肚(2.67%)、撅臀、蹲下、跳起、抬腿等连续动作。

2.发声性抽动:开始变现为嗅鼻、吭吭声(71%);后期增加不自主唠叨、骂脏话、异常兴奋等症状。

二、症状时轻时重,在睡眠时消失,精神松弛时减轻;人多时、过于紧张如考试前、以及感冒生病时会加剧。

家长需要怎么做

对于抽动症患儿家长来说,要做的是:

1.在观察到孩子有抽动症表现时,应该及时就医,千万不要持有孩子可以自愈的观点,从而延误病情治疗。如果发作太过频繁,需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2.平时多对孩子进行关心、爱抚,不要对他们的抽动症状过分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要把抽动症当成孩子捣蛋,耽误治疗危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