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虽然政府对一些学校、企业采取了相应措施来避免人群集聚,但还是有一些人要回到工作岗位。这些返岗者如何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免疫力比较差的老人、儿童又该注意些什么……为引导公众科学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2月4日,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指南》,给出详细说明。
防护要点:要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多监测、少外出
详细方法:
首先,要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一定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卫生和健康习惯:
1、勤开窗,常通风,保持居室整洁。
2、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桶内。
3、注意营养,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充分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4、家庭备置体温计、医用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资。
第三,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医用口罩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途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第四,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展览馆、图书馆等。
防护要点:根据场所选对口罩,若从疾病流行地区返回要及时报备
详细方法:
对日常出行人员而言,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前往超市、药店等公共场所时,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等感染风险较低时,不需要佩戴口罩。
对于远距离出行人员来说,旅行途中,应尽量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佩戴KN95/N95等防护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必须前往疾病流行地区时,应事先备好口罩、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体温计等必要物品。并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区时公共交通票据信息,以备查询。如果从疾病流行地区返回,应尽快到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登记,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离开疾病流行地区后14天。
防护要点:正常防护的同时,每日至少测量两次体温
详细方法:
特殊人员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交警、安保人员、媒体记者、快递人员等行业人员。所在单位应为其配备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防护口罩,以及手消毒液、消毒纸巾、体温计等物品,并做好工作环境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期间,应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上岗。
这部分特殊人员每日至少应测量两次体温。如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停止工作,根据病情居家隔离或就医。
防护要点: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等可疑症状时应自我隔离
详细方法:
老年人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注意膳食营养,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以自己喜爱可行的方式放松心情。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隔离,避免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
2、由医护人员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视病情状况送至医疗机构就诊,送医途中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如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住所由当地疾控机构的专业人员及时进行终末消毒。
防护要点:应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作息规律,健康饮食
详细方法:
对于儿童,应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作息规律,健康饮食。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认真洗手,不要用不清洁的手揉眼、摸口鼻,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嘴巴和鼻子。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参加聚会。在家多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如果有发烧、生病的情况,一定要配合爸爸、医院就医。
山西晚报记者薛琳
相关
你戴对口罩了吗?
随着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大家戴口罩的意识越来越强。但是,对于买什么样的口罩,在什么场合佩戴哪种口罩,戴过的口罩如何处置等,还是有很多人把握不准。
2月4日,省卫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临平就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