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洪灾形势十分严峻,需要防范的不仅是洪水带来的直接灾害,还有洪水一并带来的传染病暴发等卫生压力。
俗语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意思是洪水、地震、战争等大的灾害之后,很容易出现传染性疾病的暴发。
研究结果发现,近20年来全球一共发生过19次灾后疫情暴发,其中一半以上是腹泻相关的疫情,大多是由于不清洁饮食、饮水而造成的。
虽然随着我国卫生系统的健全和发展,灾后发生大疫的情况已经很罕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暴雨过后,由于天气潮湿,细菌易滋生。另外,水灾过后,水源易遭到污染,食物容易变质,再加上一些人员接触污水机会增多,因此各类传染病极易传播。
细菌性痢疾
这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大多是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病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粪便排出,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被污染食物、水源或借苍蝇等方式传播。任何降低抵抗力的因素如受凉、过度疲劳均有利于它的发生。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下坠感,可伴随恶心、呕吐、口干、浑身无力等表现。
甲肝、戊肝
甲、戊型肝炎的流行,主要是由于水源被带有肝炎病*的粪便污染造成的。病*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正常人群一旦接触这些污染物,就可能导致发病。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疲乏无力、纳差、恶心、呕吐、厌油等现象,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或胃炎。一般患者几日后会退烧,但尿色渐深,出现眼*、皮肤*、肝区疼痛等,有的患者还出现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甲肝和戊肝的易感人群及病情不同,甲肝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病程一般为1至2月,极少转为慢性或重症肝炎,一般预后良好。而戊肝患者以青壮年和老人为多,老年人发病病情严重且病死率高。
“红眼病”
其正式名称为“流行性结膜角膜炎”。早期症状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相似,但传染性强,传播快,如果接触了病人用过的东西,如洗脸盆、毛巾、书籍、玩具、报纸等,往往在12~24小时内发病。
湿疹
多发生于双下肢,因为双腿长期泡在污浊的水中,皮肤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出现红斑、丘疹,严重的可出现水疱肿胀。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瘙痒和渗出,重者可出现继发性化脓感染。
预防可在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劳作后可用1%的盐水浸泡双小腿,然后再用清洁水洗净凉干。皮损较多,症状重者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对伴感染的湿疹积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夏季皮炎
长时间户外作业,日晒雨淋,加上洗浴条件差,容易发病。在身体暴露部位可产生红斑、脱屑,有的可表现为红色的细小丘疹,疼痛,烧灼感,瘙痒明显,甚至在病变部位出现水疱和大疱等。户外作业时穿戴好防护衣帽可避免该病的发生。一旦发生应避免高温及户外作业,可于发病部位外用炉甘石洗剂可明显减轻不适感。
虫咬皮炎
夏季是蚊虫繁衍的季节,洪水泛滥更促进了蚊虫的滋生。主要表现为四肢出现红色小丘疹、有时在皮疹的顶端有透明的小水疱,皮损瘙痒严重。
使用蚊帐,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外用防护剂等是预防该病较好的办法。对于虫咬皮炎,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其它止痒剂可减轻症状,也可外用激素类药膏。
毛囊炎
因为灾区卫生条件差,气候潮湿,人们又长时间抗灾,挥汗如雨,加上没有清洁用水洗浴,因此也是毛囊炎容易发生的时候。
对较少的毛囊炎,除注意个人卫生,外用抗生素软膏。对多发性毛囊炎可同时口服抗生素。
扫描或长按